时隔半年,电商周刊记者再次见到了嘀嗒拼车联合创始人、副总裁朱敏。6个月,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——尤其是对在巨头挤压下的用车企业而言,时间已不算短。
朱敏气色还好,一见面就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谈起了嘀嗒拼车的更多功能——多人拼车、城际拼车和周边游拼车,这些个性化的应用场景正是嘀嗒在竞争中赖以生存的创新点。
志同才能“道”合
北京的春天总是呼啦一下就突然来了,人们虽然身上还裹着棉衣,但心里已在筹划着去春游踏青的事儿了。朱敏希望在这个春天里,嘀嗒拼车的用户不但能更经济地出游,同时也能在拼车周边游的过程中交到新的朋友。
人们也许愿意和陌生人一起去郊游,前提是:除了我们有共同的目的地外,至少还应该有的聊——志同才能“道”合。
于是嘀嗒拼车的社交属性又变得重要了起来。朱敏认为,“道”合是志同的前提:“选择了同样周边游目的地的用户代表着他们有共同的兴趣,所以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社交方面的信息,消除其中的壁垒。”
嘀嗒拼车的周边游服务已经在新版本中上线,同时,更多社交功能正在开发中。记者在嘀嗒拼车的办公室看到技术人员正在更新有关的社交界面。嘀嗒希望用户在他们这除了能拼到车,还能拼到友。
嘀嗒拼车周边游产品,延续了车主与乘客间点对点的接送服务,并特设返程功能,解决了“有去无回”的尴尬出行局面,如预约去程的基础上再预定返程,返程的价格仅是单程的半价,节约了更多出行费用,在共享车主闲置座位的同时,双方都享受到了便捷实惠。
更多社交功能使朱敏有了让用户留在嘀嗒平台的信心。“我们每天的订单中,有20%的用户是曾经见过面的,但他们仍然愿意在我们的平台上拼车,更多的社交功能有利于让用户间打破交往的尴尬,并且后台的大数据也能让用户间的个性化匹配变得更容易。用户即便很熟悉了,也并没有多少人使用互加微信然后转账的方式。他们更希望使用我们的计价体系。”朱敏说。
让用户留在自己的平台是嘀嗒生存之道的根本,除了对订单成交双方各收取5角钱服务费外,嘀嗒更多的收入来自平台上的广告商。用户不流失,嘀嗒就能活得很好。
没想到的高接单率
互联网用车市场与半年前最大的区别是,对用户大量补贴的推广时代已经过去,嘀嗒希望通过提供更多个性化应用场景的方式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,春运城际拼车战绩就是个值得一说的好例子。
从1月24日至2月7日,全国范围内使用嘀嗒拼车回家过年的订单总数达141万,合计共有225万名乘客通过嘀嗒拼车返乡过年,相当于增开了4.5万辆51座大巴车。
其中,从1月24日~1月31日春运首周,订单数量即突破60万。2月1日~2月7日,嘀嗒拼车持续助力猴年春运,拼车返乡的订单高达81万。其中2月5日为年前返程出行最高峰。当日全国各地出发订单为15.3万单,共24.5万乘客,相当于当日增开4800辆51座大巴车。
据朱敏介绍,春运期间城际拼车的接单率——也就是实际成交订单和总发起行程的比例——接近了40%,这是他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。“本来我们以为接单率能达到10%就很满意了,没想到如此之高,这说明用户对这一场景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。”
另外,春运期间嘀嗒拼车返乡和返程的全部订单中,“300~500km里程”、“500~800km“里程和“800km以上”的里程等中途和长途拼车分别占比达22.78%、18.99%和16.89%,最受用户欢迎。
有用户评论说:“中长途的高铁、火车票费用与拼车差不多,但合乘过程更加自由化,舒适也是主要原因,会成为日后出行的首要选择。”据嘀嗒数据显示,深圳因豪气感谢费坐上了盛产土豪乘客的城市的位置。